第1課:新約介紹
新約福音進修班教師用本, 2015年
導言
新約主要是一部記寫耶穌基督的塵世生命、教導和贖罪,祂教會的建立,以及在祂升天之後,持續指導其早期門徒從事聖工的紀錄。本課旨在幫助學生準備好研讀新約,並激勵他們這麼做;為達此目的,教師將透過耶穌基督和祂的古代使徒的教導,向學生介紹兩個主要的主題:即救主一再地邀請人們歸向祂,以及祂的門徒有責任協助他人歸向祂。
教學建議
新約能幫助我們歸向耶穌基督
上課前,將以下的問題寫在白板上: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少年承受哪些難以負荷的重擔?
將一個空箱子或空背包帶到課堂上,同時也帶一些可放進箱子或背包的沉重物品,如大石頭或書籍。請一位學生到教室前面來,請他(她)拿著空箱子或背著背包。請全班回答寫在白板上的問題,並請另一位學生將大家的回答列在白板上。在每個回答之後,將一個重物放進箱子或背包,直到裝滿為止。
- 如果你必須整天背負這個重擔,你會有什麼感覺?
請學生說明列在白板上的一些重擔,會為一個人帶來哪些挑戰或困難。
說明新約教導我們有關耶穌基督在塵世和復活後的傳道事工,包括祂的教導、奇蹟、贖罪犧牲,以及拜訪早期的教會門徒。祂所有的教導和與人往來的情形,一再顯示出一項真理,這真理能幫助我們背負這些重擔。
說明馬太福音第11章包含了這項主要主題的一個例子,學生在今年研讀新約時,會經常看到這個主題。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太福音11:28。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救主對那些背負艱難重擔的人所提出的邀請。
馬太福音11:28
-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 你認為勞苦擔重擔是什麼意思?
- 救主說我們必須做什麼才能得享祂的安息?(用學生的話在白板上寫出以下原則:只要我們帶著重擔歸向耶穌基督,祂就會使我們得享安息。)
- 你認為歸向耶穌基督是什麼意思?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歸向基督是什麼意思,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太福音11:29-30。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救主對那些渴望歸向祂的人有何指示。
馬太福音11:29-30
-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 根據這些經文,我們必須做什麼來歸向基督?
在白板上畫一個牛的軛,或展示軛的圖片。
說明軛是連結兩頭牛或兩隻其他動物的橫木桿,使牠們能一起拉重物。
- 軛的用途和好處是什麼?(雖然軛有重量,是個負擔,但能讓兩隻動物聯合彼此的力量和力氣,藉此增加牠們的生產力。)
- 你認為負救主的軛是什麼意思?
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十二使徒定額組大衛·貝納長老的話,請全班仔細聽,找出我們要如何承擔救主的軛,以及這麼做能讓我們獲得哪些祝福。
「軛使得動物肩並肩,能一起行動,完成任務。
「請思考主這項獨特的個人邀請:『你們當負我的軛。』訂立和遵守聖約能讓我們與主耶穌基督共負一軛。其實,救主是在呼喚我們信靠祂,與祂一起行動,雖然我們的努力與祂的努力相比,遙不可及。當我們在人生旅途中信賴祂,有祂與我們一起背負重擔時,的確,祂的軛是容易的,擔子是輕省的。
- 哪些事情能讓我們與救主耶穌基督共負一「軛」?
- 根據貝納長老所說,與救主共負一軛的祝福是什麼?
指出救主在馬太福音11:28-29所應許的「安息」,並不一定表示祂會除去我們的問題或挑戰。通常,救主會給我們所需的平安和力量,幫助我們克服或忍受考驗,使我們的負擔減輕。如果我們忠信地通過今生的挑戰,我們就會獲得最終的安息,也就是與神一同超升(見教約84:23-24)。
教約84:23-24
23摩西在曠野裡明白地教導以色列兒女這些,並努力尋求聖化他的人民,使他們能見到神的面;
24但他們硬著心,無法承受祂的面;因此,主的憤怒向他們燃起,祂在怒中起誓,不讓他們在曠野中進入祂的安息,那安息就是祂完全的榮耀。
請學生沉思當他們歸向救主時,祂如何使他們得享安息。請幾位學生與全班分享他們的經驗。你可以考慮分享自己的一個經驗。
請學生立下具體明確的目標,在今年一整年研讀新約時,他們可以用哪些方式歸向耶穌基督。鼓勵他們將每天研讀經文,以及在今年讀完整本新約納入他們的目標。
耶穌基督的門徒有責任幫助他人歸向祂
請學生想一想在生活中,他們曾在何時熱切地期待告訴某個人關於他們的某項經歷,或某件他們看到、讀到或聽到的事。請幾位學生報告,他們曾熱切地期待告訴某個人哪些事。
說明新約聖經包含了許多人的例子,當他們蒙得主的強化、教導或祝福後,他們渴望告訴別人關於主的事。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約翰福音1:37-42。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施洗約翰的兩位門徒聽見他對耶穌的見證後做了什麼事。
約翰福音1:37-42
- 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
- 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麼?他們說:拉比,在哪裡住?(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
- 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哪裡住,這一天便與他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
- 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
- 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
- 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著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約翰在馬太16:17稱約拿),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
- 安得烈與耶穌談話時,學到哪些關於祂的事?
- 安得烈得知耶穌是彌賽亞之後,他做了什麼事?
- 你覺得他為何如此熱切地想與他的哥哥西門彼得分享這個消息?
將約翰福音1:43-44作摘要,告訴學生救主邀請一位名叫腓力的人作祂的門徒。請一位學生讀出約翰福音1:45-46。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當腓力得知耶穌是彌賽亞之後,他做了什麼事。
約翰福音1:43-46
- 又次日,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吧。
- 這腓力是伯賽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
- 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
- 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腓力說:你來看!
- 腓力對拿但業說了什麼關於拿撒勒人耶穌的事?
- 拿但業對腓力見證耶穌是彌賽亞時有何反應?
- 腓力對拿但業提出什麼邀請?
將以下這句未完成的話寫在白板上:我們歸向耶穌基督時,……
- 根據新約中的這些例子,當我們歸向耶穌基督時,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渴望?(在學生回答時,完成白板上的句子,以反映出以下的原則:我們歸向耶穌基督時,就會有更大的渴望邀請他人歸向祂。)
為了幫助學生更了解這項原則,複製這張隨附的圖表並貼在白板上:
- 你認為,為什麼當我們自己歸向基督時,就會有更大的渴望邀請他人歸向基督?
說明總會會長團的亨利·艾寧會長教導,當我們邀請他人歸向耶穌基督時,就會獲得一項偉大的祝福。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的話:
「當你真誠地邀請人們歸向基督,你的內心會有所改變。……藉由幫助他人歸向祂,你會發現自己也歸向祂了」(「歸向基督」,2008年3月,利阿賀拿,第52頁)。
- 當我們邀請他人歸向基督時,我們的生活會發生什麼事?
在白板上的這張圖加入一個箭號,使這張圖看起來像這張隨附的圖表:
- 你認為,為什麼邀請他人歸向基督,也能同時幫助我們與祂更接近?
- 誰曾邀請你歸向救主和祂的福音?你的生活如何因此而蒙福?
鼓勵學生虔敬思考他們可以邀請哪些人歸向耶穌基督。
- 我們能做什麼來邀請他人歸向基督?
說明邀請朋友和同學參加福音進修班,也是其中一個邀請他人「來看」耶穌基督是誰,以及祂的福音如何造福他們生活的方法。
請一位學生讀出約翰福音1:47-50。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拿但業見到救主時,體會到什麼(說明「沒有詭詐」一詞指的是不會欺騙人)。
約翰福音1:47-50
- 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裡是沒有詭詐的。
- 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裡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
- 拿但業說:拉比,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 耶穌對他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
- 救主說了什麼,讓拿但業宣告耶穌是神的兒子?
- 根據第50節,由於拿但業相信,救主給他什麼應許?
說明拿但業和安得烈、彼得、腓力及其他人一同成為耶穌的使徒。由於這些使徒聽從歸向耶穌基督這項邀請,他們親眼目睹許多「更大的事」(第50節),包括耶穌基督所行的奇蹟和教導,及祂的復活和升天。
結束時,見證只要學生在今年研讀新約,他們會感受到救主不斷地懇請大家歸向祂。只要他們在一整年中應用所學到的教義和原則,祂會幫助他們減輕重擔,他們也會像古代的使徒那樣,充滿渴望想幫助他人也歸向祂。
注釋及背景資料
馬太福音11:29-30。「你們當負我的軛」
豪惠·洪德會長教導,當我們負基督的軛,祝福就會來臨:
「在聖經的時代,軛對在田裡耕作的人而言,是非常好用的農具。它讓第二隻動物的力氣和單一隻動物連結,加倍其力量,共同分攤並減輕犁頭或牛車的重量。對一隻動物太重或不太可能擔起的重量就能由兩隻共負一軛的動物平均分攤。要擔祂的軛需要很努力,不過,對真正歸信的人而言,這軛是容易的,這擔子也會變得輕省。
「基督問,為什麼要獨自承擔人生的重擔,或是靠曇花一現般的屬世支持來面對它們呢?對負擔沉重的人來說,是基督的軛,是與神並肩而行的力量與平安,為我們提供了支撐、平衡和力量,在今生……去面對挑戰和忍受試煉」(參閱「歸向我」,1991年1月,聖徒之聲,第16頁)。
約翰福音1:39,46。「來看」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尼爾·安德森長老說明,我們可以如何跟從救主的榜樣,與他人分享福音:
「救主已教導我們如何與人分享福音。我喜歡安得烈的故事。他問耶穌:『夫子,在哪裡住?』〔約翰福音1:38〕。耶穌原可回答祂住在哪個地方,但祂卻對安得烈說:『你們來看』〔約翰福音1:39〕。我喜歡想像,救主說的是:『不但要來看看我住的地方,也要看看我怎樣生活。來看看我是誰。來感受聖靈。』……
「當有人對我們的談話表現出興趣時,我們可以跟從救主的榜樣,邀請他們『來看』。有些人會接受我們的邀請,有些人則不會。我們都認識一些被邀請了好幾次才接受邀請『來看』的人。我們也要想想那些曾經跟我們在一起,現在卻很少見到的人,想想怎樣邀請他們回來,再次來看看」(「這是個奇蹟」,2013年5月,利阿賀拿,第79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