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第15課:馬太福音13:1-23(教師用本與經文二合一)

第15課:馬太福音13:1-23

新約福音進修班教師用本, 2015年

導言

救主在加利利時,有許多人到祂那裡去。救主使用比喻教導人民,最先說的是撒種的比喻。

教學建議

馬太福音13:1-17

救主開始用比喻作教導

向學生展示一個裝滿土壤的小容器。
  • 肥沃的土壤有哪些特點?貧瘠的土壤有哪些特點?
說明在馬太福音13:1-23中,我們讀到救主將各種不同的土壤比作人心開放的程度或靈性的接受度。學生在研讀這幾節經文時,請他們思考哪一種土壤最像他們目前的心境。
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太福音13:1-3。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耶穌在加利利是怎麼教導群眾的。

馬太福音13:1-3
  1. 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裡出來,坐在海邊。
  2. 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
  3. 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 耶穌怎麼教導群眾?(用比喻。)
請學生默讀經文指南中「比喻」此一條目的前兩段。
  • 什麼是比喻?
說明比喻就是「用來闡明及教導靈性真理或原則的簡單故事。比喻的前提是將平常的事物或事件比作一個真理」(經文指南,「比喻」scriptures.lds.org)。
  • 根據馬太福音13:3,救主的比喻是關於什麼?(說明撒種是指播撒或種下種子。)
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馬太福音13:4-9。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撒種者的種子落在哪四種土壤裡。

馬太福音13:4-9
  1.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2.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3. 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4.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
  5.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6.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 撒種者的種子落在哪幾種土壤裡?
插圖︰在石頭地、土壤裡的植物
白板上畫出表示四種土壤的插圖,並請學生在課堂筆記或你給他們的紙上畫出類似的圖。
說明路旁是靠近田地的路徑,由於人們在上面行走而變硬。堅硬的路旁讓種子無法在土壤中紮根。石頭地是覆蓋著一層淺土的岩石表面。雖然種子可以長出淺根,位於地表下面的石頭卻阻礙根部繼續深入。荊棘地是肥沃的土壤,但是荊棘擠迫植物,使它們接觸不到陽光、缺乏水分,無法獲得所需的養分。好土是肥沃的土壤,土層有足夠的厚度供根部健康成長。
馬太福音13:10-13作摘要,說明救主的門徒問祂為什麼要運用比喻作教導。救主解釋,比喻將神國的奧祕或真理啟示給已經準備好接受的人,同時,在靈性上尚未準備好的人面前將意義隱藏起來(see New Testament Student Manual [Church Educational System manual, 2014], 45)。

馬太福音13:10-13
  1. 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
  2. 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
  3.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4. 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

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太福音13:14-15,並請全班找出是什麼阻礙了人們了解救主所教導的真理。

馬太福音13:14-15
  1. 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2.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 救主說,是什麼使人們無法看到、聽到並了解祂所教導的真理?(說明「這百姓油蒙了心」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人們的心地變硬且麻木不仁。)
白板上路旁土壤的圖畫旁邊寫出以下未完成的句子:如果我們硬起心來,那麼……
  • 根據第15節,如果我們硬起心來會失去哪些祝福?(學生回答後,完成白板上的句子以傳達出以下這項原則:如果我們硬起心來,那麼我們就不會明白神的話語、歸信救主,並被祂醫治。
  • 歸信救主並被醫治是什麼意思?(透過祂的贖罪而被改變和潔淨,這樣我們的信仰、內心和生活都會與天父的旨意和諧,使我們脫離罪的重擔。)
馬太福音13:16-17作摘要,說明耶穌告訴門徒,由於他們有眼能見,有耳能聽,因此他們是有福的。

馬太福音13:16-17
  1. 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
  2. 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

馬太福音13:18-23

救主詮釋撒種的比喻

再次回到白板上路旁土壤的圖畫。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太福音13:18-19。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救主將馬太福音13:4中提及的種子、路旁和飛鳥比作什麼。

馬太福音13:18-19
  1. 所以,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
  2. 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 種子代表什麼?(將種子的圖畫標示為神的話。)
  • 路旁代表的是什麼樣的心?(將路旁的圖畫標示為不明白真理〔一顆頑硬的心〕。)
  • 飛鳥代表什麼?「惡者」是誰?(將飛鳥的圖畫標示為撒但和他的僕人。)
  • 救主有關路旁的教導如何幫助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如果我們硬起心來,那麼我們就不會明白神的話語、歸信救主,並被祂醫治」這項原則?
指出白板的石頭地的圖畫。
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馬太福音13:20-21路加福音8:13。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救主對石頭地的詮釋。

馬太福音13:20-21
  1. 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
  2. 只因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路加福音8:13
  1. 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心中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

  • 長在石頭地上的植物代表什麼?(將石頭地上的植物圖畫標示為未深入紮根的見證。)
  • 太陽的熱氣代表什麼?(在長著淺根的植物圖畫上方寫下苦難、迫害和試探。)
白板上石頭地圖畫旁邊寫出以下未完成的句子:除非我們努力深化我們的見證……
  • 根據你從馬太福音13:20-21和路加福音8:13中所學到的事,你會如何完成這個句子?(學生回答後,完成白板上的句子以傳達出以下這項原則:除非我們努力深化我們的見證,否則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力量忍受苦難、迫害和試探。
指出白板上荊棘地的圖畫。請學生默讀馬太福音13:22,找出荊棘代表什麼。

馬太福音13:22
  1. 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

  • 荊棘代表什麼?(將荊棘的圖畫標示為世上的思慮。)
  • 有哪些「世上的思慮」的例子?(俗氣、貪婪,或讓我們遠離神的屬世干擾。)
  • 世上的思慮對我們的信心與見證有何影響,我們可以從這節經文中學到什麼原則?(學生回答後,在白板上荊棘地的圖畫旁邊寫出以下這項原則:世上的思慮可以使我們分心,轉移我們的對主的專注,阻斷我們的信心和對神的話語的見證。
指出白板上好土的圖畫。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太福音13:23說明約瑟·斯密譯本澄清這節經文中提及的「明白」一詞,其更正確的翻譯應為「明白並忍受」。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好土代表什麼。

馬太福音13:23
  1.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在約瑟·斯密譯本馬太福音13:21忍受一詞的意義,指出不論是落在好土的植物或是石頭地上枯萎的植物,二者同樣曝曬在太陽的熱氣(代表苦難、迫害和試探)底下。
  • 你會如何摘要敘述好土所代表的意義?(將好土的圖畫標示為聽見並明白神的話語,且忍受苦難、迫害和試探的人。)
  • 根據我們在馬太福音13:15所學到的事,第23節中所提到的果子代表什麼?(歸信耶穌基督。)
  • 我們可以從救主有關好土的教導中學到什麼原則?(學生回答後,在白板上好土的圖畫旁邊寫出以下這項原則:當我們接受並了解神的話語,且忍受苦難、迫害和誘惑時,我們就會歸信救主。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他們所找到的原則,請四位學生分別讀出以下的情境。每讀完一個情境之後,請全班說明該情境闡明了哪項原則:
  1. 1. 
    一位男青年花大量的時間在課業上,以便能錄取一所極富盛名的大學。他不唸書時則忙於工作。他告訴自己,他沒有時間讀經文、祈禱或參加教會聚會。
  2. 2. 
    一位女青年以前很喜歡每個星期天去教會聚會。然而她年紀大一點後,她的一些朋友因她的標準開始嘲笑她。她開始違反一些誡命。她在教會裡不再感到自在,也不想去教會了。
  3. 3. 
    一位男青年經常去教會,但他很少參與其中,也沒有敞開心扉接納聖靈的影響。他一直在線上閱讀挑戰教會重要教義的資料,他質疑自己是否仍然相信福音的真實性。
  4. 4. 
    一位女青年參加教會聚會並靜靜地祈禱,希望能夠更敏於接受聖靈的提示。當她得到了提示,她會採取行動。她覺得自己與主很親近,並感謝她一直能得到靈感以克服誘惑。
向學生說明,心就像土壤一樣,可以改變也可以改善。將下列問題寫在白板上,或做成講義發給學生。請學生和一位同伴一起閱讀並討論這些問題:
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改變或維持每種類型的土壤,讓它成為有利於種植健康、產量豐富的植物的好地方?
我們要如何將改善各種土壤「比作」我們所能做的事,使我們能更易於接受神的話?
在給予充分的時間後,請幾位學生向全班報告他們的回答。
  • 尋求接受和了解神的話語如何幫助你更深入地歸信救主?
請學生沉思哪種土壤最能代表他們現在的心境。請學生設立目標:他們會做什麼以便能更易於接受和了解神的話語,以及更能忍受苦難、迫害和試探。如果時間允許,請學生在課堂筆記或經文研讀日記中寫下他們的目標。

注釋及背景資料

馬太福音13:3-8,18-23。撒種的比喻

總會會長團雅各·傅士德會長教導,我們可以做什麼來準備我們的心,更易於接受神的話:
「為了讓信心的種籽能在我們的生活中發芽成長,我們必須避開撒但的魔掌。
「我們也需要準備我們自己信心的苗床。若要這麼做,我們需要透過每日謙卑的祈禱,並祈求獲得力量與寬恕來犁開土壤;我們也需要藉著克服驕傲來〔耙平〕土壤。我們需要藉著盡力遵守誡命來準備苗床」(參閱「種籽和土壤」,2000年1月,利阿賀拿,第56頁)。

馬太福音13:6,21。「……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植物需要陽光才能成長,但是植物的根部若是不深,那麼陽光就會曬枯摧毀植物。同樣地,如果我們讓神的話語根植在我們的心中,考驗、迫害和對立實際上可以幫助我們成長;若不這樣,這樣的經歷可能會導致脆弱的見證就此消失。

馬太福音13:21,23。穩固地在福音中紮根

多馬·孟蓀會長教導,擁有穩穩紮根於福音的見證所帶的祝福:
「除非穩穩地紮下見證的根基,否則很難抵擋質疑你信仰的人的嘲弄。若穩固地紮下根基,你對福音的見證、對救主和天父的見證就會影響你一生的作為」(「願妳們具備勇氣」,2009年5月,利阿賀拿,第126頁)。

補充教學建議

馬太福音13:10-13。耶穌為什麼要在談話中使用比喻?

與其摘要說明馬太福音13:10-13,不如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太福音13:10-13。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救主為什麼要用比喻作教導。說明第11節中提到的「天國的奧祕」乃是靈性真理,唯有透過啟示才能得知。
  • 救主為什麼要用比喻作教導?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耶穌為何要用比喻作教導,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這段話。
「比喻完全按照聽者的信心和智能程度來傳達宗教真理;對於感覺遲鈍和未受靈啟發的人而言,那不過是個故事,『他們看也看不見』,而對於易於受教和充滿靈性的人,比喻則啟示了天國的奧祕。因此,比喻揭示所有真正知識的狀況。只有尋求的人才找得到」(後期聖徒英文版聖經,Bible Dictionary, “Parables”)。
  • 根據約瑟·斯密譯本的馬太福音13:10-11,經文說的是:「凡接受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不繼續接受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關於願意接受靈性真理的人,主教導了什麼原則?(學生回答時,幫助他們指出類似以下的原則:如果我們接受主賜給我們的靈性真理,祂就會祝福我們,給我們更多。
  • 關於不願意接受主賜給我們的靈性真理的後果,主教導了什麼原則?(學生回答時,幫助他們指出類似以下的原則:如果我們不願意接受主賜給我們的靈性真理,我們就會失去曾經擁有的靈性理解力。
  • 你認為「接受」靈性真理是什麼意思?(答案應包括聽見、了解和遵行主透過聖靈、經文,和教會領袖賜給我們的真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