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第18課:馬太福音第15章(教師用本與經文二合一)

第18課:馬太福音第15章

新約福音進修班教師用本, 2015年

導言

耶穌在加利利時,說明為什麼祂的門徒沒有遵循傳統慣例,在用餐前潔淨自己。祂隨後前往地中海沿岸,在那裡醫治了一位外邦婦人的女兒。耶穌接著回到加利利,在那裡醫治了許多人,並奇蹟般地給四千多人吃飽。

教學建議

馬太福音15:1-20

文士和法利賽人質問耶穌,為什麼祂的門徒用餐前不洗手

請三位學生讀出以下情境。請全班仔細聽這些情境有什麼共同點。
  1. 1. 
    一位女青年的朋友慫恿她穿不合宜的服裝去參加學校舞會。這位女青年知道那服裝不符合主的端莊標準,即使在她的文化中,人們普遍接受穿著那樣的服裝。
  2. 2. 
    一位男青年來自熱愛運動賽事的後期聖徒家庭。每當電視播放最受歡迎的運動賽事時,這個家庭經常騰出家庭祈禱、經文研讀、家人家庭晚會和星期日教會聚會的時間,以便能觀看賽事。
  3. 3. 
    一對年輕人準備要結婚。他們居住的地方普遍接受婚前性關係。由於這對年輕人在結婚之前不會有親密的性關係,有些人告訴他們,說他們太落伍、太奇怪了。
  •  
    這幾個情境有什麼共同點?(每一個情境皆呈現出服從神的誡命和遵循傳統習俗兩者之間的衝突。)
說明傳統習俗包括文化、社區、家庭或一群朋友的信念和做法。
請學生說出一個或多個會使他們無法遵守神的誡命的傳統習俗。請學生在馬太福音第15章中,找出當他們必須在服從神的誡命和遵循傳統習俗二者間作出選擇時,能夠幫助他們的真理。
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太福音15:1-2。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文士和法利賽人質問耶穌哪個傳統。

  1. 那時,有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說:
  2. 你的門徒為什麼犯古人的遺傳呢?因為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洗手。

  •  
    耶穌的門徒沒有遵循什麼傳統?
說明文士和法利賽人提到的洗手,指的是為了宗教儀式上的潔淨而講究的洗濯,並不是為了衛生起見所做的洗滌。
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太福音15:3,並請全班找出耶穌如何回答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問題。

  1. 耶穌回答說:你們為什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

  •  
    救主說文士和法利賽人藉著遵循傳統做了什麼事?
馬太福音15:4-6作摘要,說明耶穌拿例子指出文士和法利賽人如何藉著遵循傳統而違反了神的誡命。他們教導人「可以不」(第6節)盡照顧年邁父母的義務,只要宣稱他們的錢是保留給神的供獻,或各耳板(見馬可福音7:10-12)。然而耶穌教導,他們這麼做,就違反了孝敬父母這條誡命。

馬太福音15:4-6
  1. 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
  2. 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
  3. 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你們藉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
馬可福音7:10-12
  1. 摩西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
  2. 你們倒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
  3. 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

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太福音15:7-9,並請全班找出文士和法利賽人使人民以傳統為藉口做了些什麼,而不服從神的誡命。

  1. 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他說:
  2. 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
  3. 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領人民做了些什麼?
  •  
    我們可以從這幾節經文中學到什麼原則,知道如果我們渴望接近神,我們必須做的事?(學生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眼,但應指出類似以下的原則:如果我們渴望接近神,就必須將祂的誡命置於我們可能會有的任何傳統習俗之上。
請學生再次讀出課程一開始時的那些情境。每讀完一個情境,就問:
  •  
    這個情境中的人可以做什麼來遵守神的誡命?
  •  
    這麼做如何幫助這人或這些人更接近神?
討論過每個情境後,問全班:
  •  
    你曾在何時選擇服從神的誡命,而不是因循人們普遍認可的傳統或習俗?這樣做如何幫助你更接近天父?(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
請學生想一想他們稍早之前提出的一些傳統習俗。鼓勵他們選擇服從神的誡命,而不是跟從這些傳統習俗,這樣他們就可以更接近神。
提醒學生,文士和法利賽人相信用沒洗過的手吃東西會污穢一個人,或使那人的靈性不潔淨。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太福音15:10-11,並請全班找出救主教導真正能污穢我們的是什麼。

  1. 耶穌就叫了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
  2. 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

  •  
    救主說能污穢我們的是什麼?
指出救主說:「出口的……能污穢人」(第11節)。祂告訴門徒不必理會那些被祂的話冒犯的法利賽人之後(見馬太福音15:12-16),祂進一步說明了真正能污穢我們的是什麼。

  1. 當時,門徒進前來對他說:法利賽人聽見這話,不服(原文是跌倒),你知道嗎?
  2. 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
  3. 任憑他們吧!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
  4. 彼得對耶穌說:請將這比喻講給我們聽。
  5. 耶穌說:你們到如今還不明白嗎?

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馬太福音15:17-20。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救主說「出口的……能污穢人」(第11節)這番話的意義。

  1. 豈不知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裡,又落在茅廁裡嗎?
  2. 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
  3. 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
  4. 這都是污穢人的;至於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

  •  
    救主說「出口的……能污穢人」這番話的意義為何?
指出在經文中,心往往代表我們的思想和渴望。在白板上寫出下列句子:如果我們選擇心懷惡念和邪慾,那麼……
  •  
    根據第19-20節中有關救主教導的記載,你會如何完成這項原則?(用學生的話來完成這項原則,以傳達出以下這項真理:如果我們選擇心懷惡念或不當的思想和渴望,那麼這些思想和渴望就會污穢我們。
  •  
    如果我們選擇心懷惡念或不當的思想和渴望,我們在哪些方面會變得污穢或靈性不潔淨?
  •  
    從我們口中說出的話以及我們的行為,在哪些方面反映出我們心中的思想和渴望?
你可以為這項原則作見證,並邀請學生選擇保持純潔的思想和渴望。

馬太福音15:21-28

救主醫治一位外邦婦人的女兒

請學生到白板前面來,列出自己的一個或多個正義的渴望。
請學生找出馬太福音第15章中,能幫助他們了解自己該怎麼做才能獲得正義渴望的原則。
請學生翻到經文指南的聖經地圖11「新約時代的聖地」。請他們找出地圖上泰爾和西頓這兩個城市的位置。說明耶穌從加利利跋涉到泰爾和西頓的海岸時,遇到了一位迦南婦人。就像該地區的許多人一樣,這位婦人是外邦人一也就說她不是猶太人。在那個時候,耶穌和祂的門徒只對猶太人宣講福音,尚未向外邦人傳講(見馬太福音10:5-6)。外邦人獲得救恩信息的大門稍後才會打開(見使徒行傳第10章)。

馬太福音10:5-6
  1. 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
  2. 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
使徒行傳第10章
  1. 在該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
  2. 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神。
  3. 有一天,約在申初,他在異象中明明看見神的一個使者進去,到他那裡,說:哥尼流。
  4. 哥尼流定睛看他,驚怕說:主啊,什麼事呢?天使說: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
  5. 現在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
  6. 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房子在海邊上。
  7. 向他說話的天使去後,哥尼流叫了兩個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個虔誠兵來,
  8. 把這事都述說給他們聽,就打發他們往約帕去。
  9. 第二天,他們行路將近那城。彼得約在午正,上房頂去禱告,
  10. 覺得餓了,想要吃。那家的人正預備飯的時候,彼得魂遊象外,
  11. 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縋在地上,
  12. 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
  13. 又有聲音向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
  14. 彼得卻說: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
  15. 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
  16. 這樣一連三次,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
  17. 彼得心裡正在猜疑之間,不知所看見的異象是什麼意思。哥尼流所差來的人已經訪問到西門的家,站在門外,
  18. 喊著問:有稱呼彼得的西門住在這裡沒有?
  19. 彼得還思想那異象的時候,聖靈向他說:有三個人來找你。
  20. 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
  21. 於是彼得下去見那些人,說:我就是你們所找的人。你們來是為什麼緣故?
  22. 他們說: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敬畏神,為猶太通國所稱讚。他蒙一位聖天使指示,叫他請你到他家裡去,聽你的話。
  23. 彼得就請他們進去,住了一宿。次日,起身和他們同去,還有約帕的幾個弟兄同著他去;
  24. 又次日,他們進入該撒利亞,哥尼流已經請了他的親屬密友等候他們。
  25. 彼得一進去,哥尼流就迎接他,俯伏在他腳前拜他。
  26. 彼得卻拉他,說:你起來,我也是人。
  27. 彼得和他說著話進去,見有好些人在那裡聚集,
  28. 就對他們說:你們知道,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已經指示我,無論什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
  29. 所以我被請的時候,就不推辭而來。現在請問:你們叫我來有什麼意思呢?
  30. 哥尼流說:前四天,這個時候,我在家中守著申初的禱告,忽然有一個人穿著光明的衣裳,站在我面前,
  31. 說:哥尼流,你的禱告已蒙垂聽,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
  32. 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
  33. 所以我立時打發人去請你。你來了很好;現今我們都在神面前,要聽主所吩咐你的一切話。
  34. 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
  35. 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36. 神藉著耶穌基督(他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
  37. 這話在約翰宣傳洗禮以後,從加利利起,傳遍了猶太。
  38. 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神與他同在。
  39. 他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證。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
  40. 第三日,神叫他復活,顯現出來;
  41. 不是顯現給眾人看,乃是顯現給神預先所揀選為他作見證的人看,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裡復活以後和他同吃同喝的人。
  42. 他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證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
  43. 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44. 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
  45. 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
  46. 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神為大。
  47. 於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
  48. 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

請學生和一位同伴輪流讀出馬太福音15:21-27。請他們找出下列問題的答案(你可以將這些問題寫在白板上):

  1. 耶穌離開那裡,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
  2. 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
  3. 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他走吧。
  4.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
  5. 那婦人來拜他,說:主啊,幫助我!
  6. 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7. 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  
    這位迦南婦人有什麼正義的渴望?
  •  
    這位婦人的哪些言行表明了她對耶穌基督的信心?
請學生報告他們的答案。
  •  
    這位婦人對這則比喻所作的回答,如何進一步表明她對耶穌基督的信心?
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太福音15:28,並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救主為這位婦人做了什麼。

  1. 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

  •  
    救主為這位婦人做了什麼?為什麼?
  •  
    我們可以從這項記載中學到什麼原則,知道我們若運用對耶穌基督的信心會有怎樣的結果?(學生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眼,但應指出類似以下的這項原則:我們若運用對耶穌基督的信心,便可以按照我們正義的渴望獲得祝福。
  •  
    除了忠信地祈求主按照我們正義的渴望祝福我們外,我們還可以做什麼來運用對耶穌基督的信心?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可以做什麼來運用對耶穌基督的信心,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十二使徒定額組的達林·鄔克司長老的話:
達林‧鄔克司長老
「我們若對主耶穌基督有信心,就必須信任祂,我們必須充分信任祂並樂於接受祂的旨意,了解祂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
「……無論信心有多麼大,都無法造成和祂的旨意相違背的結果,……我們若無法完全信任主的旨意和時間,就無法對主有真正的信心」(參閱「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1994年7月,聖徒之聲,第106頁)。
  •  
    當主沒有立刻按照我們正義的渴望祝福我們時,鄔克司長老就運用對耶穌基督的信心所作的說明如何能夠幫助我們?
請學生回顧列在白板上的正義渴望,並說明在他們尋求獲得這些渴望時,他們可以做什麼來運用對耶穌基督的信心。
  •  
    你(或你認識的人)曾在何時運用對耶穌基督的信心,而(按照主的旨意和時間)獲得個人的正義渴望?
請學生在課堂筆記或經文研讀日記中寫下,他們向耶穌基督尋求獲得正義的渴望時,會做什麼來運用對祂的信心。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所寫的內容採取行動。

馬太福音15:29-39

耶穌用七個餅和幾條魚給四千多個信徒吃飽

馬太福音15:29-39作摘要,說明耶穌回到了加利利。祂在那裡的時候,有四千多人帶著身體患有各種病痛和殘疾的人到祂那裡聚集。救主治癒了他們,群眾與祂相處了三天後,祂行了另一個奇蹟,僅用七個餅和幾條小魚便餵飽了所有的人。(注意:給四千人吃飽的奇蹟,將在馬可福音第8章的課程中有更詳細地探討。)

  1. 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靠近加利利的海邊,就上山坐下。
  2. 有許多人到他那裡,帶著瘸子、瞎子、啞巴、有殘疾的,和好些別的病人,都放在他腳前;他就治好了他們。
  3. 甚至眾人都希奇;因為看見啞巴說話,殘疾的痊癒,瘸子行走,瞎子看見,他們就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
  4. 耶穌叫門徒來,說:我憐憫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
  5. 門徒說:我們在這野地,哪裡有這麼多的餅叫這許多人吃飽呢?
  6. 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有七個,還有幾條小魚。
  7. 他就吩咐眾人坐在地上,
  8. 拿著這七個餅和幾條魚,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
  9. 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裝滿了七個筐子。
  10. 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共有四千。
  11. 耶穌叫眾人散去,就上船,來到馬加丹的境界。

你可以在結束課程時,為學生在馬太福音第15章中指出的原則和真理分享你的見證。

注釋及背景資料

馬太福音15:1-9。「你們為甚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李察·司考德長老提出了以下的忠告,給想要掙脫使他們無法充分崇拜主的傳統或習俗的人:
「要改變根深蒂固的生活模式可能非常困難。以往的朋友可能會嘲諷、批評,甚至迫害你。人若對救主有堅定的信心,並且服從,就能度過這樣的苦難而獲致更大的祝福。經文描述了信念及信心如何克服那些與神的計畫相悖的傳統,為個人甚或數代的人帶來祝福。亞伯拉罕決心忠於真理,意志堅定,也摒棄了錯誤的傳統;這使他蒙受極大的祝福。他的忠誠使得以色列家族所有的服從者都將有豐富的酬償作為冠冕。另一項捨棄悠久傳統的感人事件,是好戰的拉曼人變成基督的謙卑信徒,寧願死去也不願意違背自己在成為神國一員時所立的聖約」(「消除幸福的障礙」,1998年7月,聖徒之聲,第96頁)。

馬太福音15:21-28。「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主將外邦人比作寵物狗的比喻,是為了教導當時福音只傳講給以色列家族。按照主神聖的時間表,外邦人以後才會獲得救恩的信息(見使徒行傳第10章)。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布司·麥康基長老教導說,耶穌治癒迦南婦人的女兒是為了考驗那婦人的信心,也作為教導祂門徒的一個例證:
「福音(及其一切醫治力量和恩典)是先傳給猶太人再傳給外邦人,耶穌在塵世的傳道事工是針對以色列,而不是其他國家。祂特許治好這個或任何一個外邦人,皆因那人有極大的信心。先前祂命令使徒只去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不要向外邦人宣講救恩的信息(馬太福音10:5-6)。當然,祂在此一情況下的處理方式,對祂的門徒是有啟發意義的。祂考驗那位外邦婦人的信心,教導堅持不懈和迫切懇求的祈禱會帶來酬賞,祂也讓門徒看到,有時候異教徒的信心比被揀選的以色列家系來得更大」(Doctrinal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3 vols. [1965–73], 1:37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